一次采访中,记者问董卿:"你总是大张旗鼓的宣扬爱国思想,为什么却让你的儿子加入美籍?"没想到董卿没有回避,答道:“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,才做了这样的选择,但这不意味着什么,大家不要过多揣测”。但网友对此却并不买账。
不可否认,欧美国家的确有一批非常优秀的高校,许多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,但让孩子从小就远离父母,接受外国教育,真的好吗?
近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欧美国家读书,甚至小学阶段就要送出去读书,他们的理由基本一致,认为外国的教育水平更高,更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才能,注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、开拓国际化思维等。此外,未来的事业可以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。
美国课题教学
其实,欧美国家的教育总体呈现两极分化现象,公立学校主要是学生混日子的地方,纪录片《美国高中》就出现这样的片段,老师在讲台上上课,学生在下面聊天、看电影、玩游戏等,有时声音太大了老师也只是小声提醒下,一个班真正学习的没几个,由此可见,其管理是多么的松散,还还被国内一众公知美其名曰“快乐教育”。
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
而像私立学校,特别是贵族学校,其管理就严格多了,当然费用也是非常高的,普通家庭是上不起的,这些学校除了日常的学习外,还有各种特长和体育训练,有的还要多学几门外语,但想要上名校,光成绩好还不够,还要有光鲜亮丽的履历,比如做志愿者和慈善,然后拍几张照片,再缴纳几千美元的费用。由此可见,我们以为的欧美素质教育,除了学习成绩和特长外,剩下的就是拼家庭地位和财富了。
小留学生
有人说:有能力送孩子出国留学,非富即贵,断不会送去公立学校,确实如此,国外的私立学校教育水平高,又有特色。但现在国内的许多学校,教学水平这几年也有很大的提高,教师也很负责任,学校各类软硬件设施也跟了上来。
此外,孩子从小就在外国读书,要融入陌生的环境中,心理上难免会有焦虑、孤独和抑郁等情绪,缺少家人的陪伴,这真的好吗?
王思聪是从小在新加坡上寄宿学校,他的父亲王健林说当时是出于从众思想,现在看来“有些欠妥”。其实,国内接受教育也有其自身优点。比如孩可以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导,在熟悉的环境中长大更有利于培养安全感、心态更好等等。
美国大学环境
总之,国外教育有其长处,但国内教育有自身的优势。到国外留学开拓见识、到一流的大学提升自己,总体来说是好事,但从小接受外国思想的熏陶,缺乏父母陪伴,对孩子来说则弊大于利。如果有能力,孩子在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再出国比较好,那时候已经是成年人了,生理和心理发展更成熟,独立生活能力也更强。